- 超级梦想家:宝宝过敏性疾病发生的知识浅析
- post time : 2018-11-21
等到孩子形成过敏体质,就为时已晚了。不要以为孩子不是过敏体质,家长就可以掉以轻心,现在过敏儿太高发,家长首先要避免和杜绝导致孩子形成过敏性体质的做法。如果孩子已经是过敏性体质,那么就更应该全面学习孩子过敏性疾病的成因、辨别和防治要点,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是过敏性体质,要怎么治疗,一些常见的错误方法有哪些,日常的养护原则又应该是怎样的。
一、出生~3岁左右
过敏类型:食物过敏(在1岁以内最多见,其后会下降得比较快。)
表现:腹泻、呕吐、湿疹。
一般来说,孩子最早出现的过敏是食物过敏,而牛奶蛋白过敏又首当其冲,鸡蛋也是较常见的过敏原。因为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有可能接触牛奶。此后,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大,接触的食物种类会越来越多,还可能出现对其他食物的过敏。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,一般会出现胃肠道腹泻、呕吐等反应。
过敏类型:皮肤过敏(1岁以内是发病的高峰,然后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。)
表现:湿疹。
湿疹是婴幼儿的常见病,病因比较复杂,除前面已经提到的食物过敏外,通过空气传播的过敏原也很常见。通常得湿疹的孩子都是先天性过敏体质,在受到一些致敏因子刺激后,就会引起发病。对孩子来说,患湿疹的部位又痒又疼,会令孩子烦躁不安、哭闹不止,难以安睡。
二、3岁~7岁
过敏类型:哮喘(3~7岁达到高峰,然后一直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生比率。)
表现:咳嗽、气喘、胸闷。
哮喘主要与过敏体质、呼吸道感染和环境因素相关。哮喘发病年龄大多在3岁以后,病情发作时以阵发性咳嗽、气喘、胸闷为主,不一定有发热等症状。过敏原通常有花粉、粉尘、虫螨、羽毛、塑料、牛奶、鸡蛋、鱼虾、阿司匹林、青霉素等,突然接触冷空气或剧烈运动,也可以成为发作的诱因。
三、7岁以后
过敏类型:过敏性鼻炎(7岁以后上升比较快,一直到三四十岁都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发病率。)
表现:鼻痒、鼻塞、流鼻涕、打喷嚏。
过敏性鼻炎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鼻痒、鼻塞、流鼻涕、连续不断打喷嚏,这种鼻炎分季节性和常年性两种。春天主要多见的是季节性鼻炎,也称花粉症,发病时间具有规律性,与花粉播撒密切相关。发病时,比较多见的是眼部、腭部和耳部的痒感症状较重,如果不及时治疗,有可能从初起的季节性鼻炎逐渐发展为常年性鼻炎。
过敏对宝宝的危害
经验告诉我们,千万不要以为宝宝过了1岁不再出现湿疹就和过敏说再见了。事实上,人的一生都会遭受过敏的威胁,婴儿期的过敏更会为宝宝的未来埋下健康隐患。
1.曾患过敏性湿疹、食物过敏的宝宝,日后罹患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风险是一般宝宝的3-8倍。
2.过敏是宝宝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并会影响宝宝和家庭的生活质量。
3.婴幼儿期的过敏不仅影响生长发育,还会影响心智发育。
4.婴儿期发生湿疹显著增加10岁时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,特别是情绪和行为问题,并有发生注意力缺陷或多动症的趋势。
另外,还有一些粗心的妈妈,从孩子一出生到长大从来不知道孩子是过敏了,以下症状妈妈们要注意哦!
主要的过敏症状
哮喘呼吸方面的过敏有:鼻炎、花粉过敏、慢性鼻-鼻窦炎。
皮肤的过敏性疾病有:特应性皮炎、荨麻疹、接触过敏、血管性水肿。
眼睛的过敏表现为:过敏性结膜炎。
其他过敏包括:食物过敏、昆虫过敏、过敏性反应、药物过敏。
过敏的7个表现
1.过敏性敬礼
过敏性敬礼是指向上或横向用手指、手掌或手背面擦拭,摩擦鼻子的一种行为,是一种无意的手势。这种习惯在儿童中更常见,但在成年人中也很常见。人们通过这种手势缓解鼻痒,以及除去少量的鼻粘液。
2.浣熊眼睛(黑眼圈)
黑眼圈是过敏的另一个迹象。由过敏导致的眼睛痒,反复揉眼睛以及鼻塞引起。服用抗组胺药可以阻止像眼痒,眼泪,打喷嚏和流鼻涕的症状。
3.长期鼻堵塞
如果是感冒或流感引起的鼻塞应该在一两个星期内消失。如果持续鼻堵塞,则可能是过敏引起的。在过敏反应过程中,鼻腔的内壁会膨胀并产生额外的粘液。除了鼻堵塞以外还会产生头痛。
4.喘息
喘息通常与哮喘有关,但也可能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征兆。当你不得不通过狭窄的气道呼吸时发出吹口哨的声音。在严重的情况下,您可能需要紧急护理。
5.皮肤瘙痒
皮肤干燥会引起皮肤瘙痒,但是如果瘙痒不能缓解,或者出现持续的皮疹,就可能患有湿疹。这种皮肤反应在过敏人群中很常见。触发剂包括肥皂或洗涤剂,宠物皮屑和粗糙织物。
6.荨麻疹
这些苍白,发痒的红色或肤色的高出皮面的皮疹可以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。它们可能是对食物,药物或昆虫刺激等表现出的过敏反应。
7.失眠、疲劳和抑郁
皮肤和眼睛发痒,鼻窦炎的引起的头痛、头部发蒙、鼻后滴漏,咳嗽或喘息导致呼吸不顺畅,这些症状都会带来睡眠问题。过敏可以打破人体的能量水平,免疫系统过载,让人产生疲惫感,同时很多抗过敏的药物也会是人产生困倦。科学家正在研究过敏,情绪变化和抑郁症之间的联系,虽然目前没有完全研究清楚,但是持续地慢性过敏会使人产生人抑郁的表现。
更多阅读